1. 普洱茶有咸魚味
茶葉中的咸味,在茶湯中肯定是有咸味存在的,但由于成分含量過低,達不到咸味的閥值,同時,又由于其他滋味,如苦,澀味等的掩蔽,以致咸味不是茶湯的主要滋味。
但是味覺敏感的人會喝得出來,而當受茶味協(xié)同作用影響,閥值有所改,同時,又由于其他滋味,如苦,澀味等的掩蔽,以致咸味不是茶湯的主要滋味。
但是味覺敏感的人會喝得出來,而當受茶味協(xié)同作用影響,閥值有所改變時,我們就能感覺到咸味了。
2. 普洱茶喝起來咸
普洱茶內有形成酸、甜、苦、咸、麻、澀、辣,七種味道的內含物質。例如常見的形成苦味的咖啡堿、形成甜味的可溶性糖分及氨基酸、形成澀味的茶多酚、形成辣味的茶皂素、形成咸味的無機鹽類。
而麻味也是存在其中的,但是我們平日里喝茶很少喝出麻味,是因為人的味覺要想感受到茶葉中的麻味,需要引起麻味的物質達到一個閾值,內含物質少的茶沒達到閾值,不會引起人相應的味道。所以如果茶品出現(xiàn)麻味,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茶內含物質豐富,達到了產生麻味的閾值。
如果是這一原因造成的麻味,可以感覺到麻味會像苦澀味一樣化去,很快轉化成回甘生津,并且存放一段時間之后,再品飲麻味會消失。
2.將澀味和麻味混淆
澀味與麻味其實都不是直接的味覺,也不是痛覺,振動感帶來的麻味與收斂感覺帶來的澀味有其相似性,容易混淆。所以有時候所謂的“麻味”其實是澀味。
比如一些苦澀味較重的茶,在沖泡時投茶太多,出湯過慢,茶湯過濃,一些新茶友就有可能將澀味誤認為是麻味。
3.個人原因
味覺特別靈敏的人,對引起味道的物質特別敏感,所要的引起味道的物質閾值相對低一些,能夠品飲出麻味。但如果之前沒有喝出麻味,現(xiàn)在喝出來,可能是身體不適。
4.存儲不當
普洱生茶在高溫、高濕等不合適的環(huán)境中存儲造成的劣變,例如濕倉加速陳化的茶品劣變,也有可能造成麻味。
5.工藝不當
普洱茶殺青不到位,部分引起麻味的物質活性未被抑制,也有可能造成麻味的出現(xiàn)。
3. 有咸味的茶
青海在以前最常喝的茶水多以磚茶為主,先把水燒開,再加上草果、姜片、花椒、青鹽等作料,再滾上幾分鐘,喝了以后驅寒助消化。在這些地方流傳著一首民謠:“人沒錢鬼一般,茶沒鹽水一般?!?/p>
平時若客人到家,茶里不放鹽視為對客人的不禮貌或客人是不受歡迎的人。
奶茶飄香,情深意濃,奶茶也是需要放鹽的,這是對生活在牧區(qū)的藏族、蒙古族等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實寫照。
4. 普洱熟茶有咸味
水質偏咸味泡濃味的茶,比如紅茶,普洱茶等。如果咸味比較淡,視個人愛好隨便加點料比如隨便一種花茶或者蜂蜜之類的就可以,如果咸味比較重還是別喝了,對身體不好,我們公司的水就這樣,我買了好多花茶冰糖蜂蜜改變味道。糖水就可以改變味道
5. 普洱茶 咸味
審評茶品內質的四個因子(香氣、湯色、滋味、葉底)
?。?)香氣香氣是茶品沖泡后揮發(fā)出來的氣味。茶品的香氣受茶樹品種、產地、季節(jié)、采制方法等因素影響,使得各類茶具有獨特的香氣風格,審評香氣除辨別香型外,主要評比香氣的純異、高低和長短。
純異
純指某種茶應有的香氣,異指茶香中夾雜有其他氣味。香氣純要區(qū)別三種情況,即茶類香、地域香和附加香。茶類香指茶類原有的香氣,如普洱茶的陳香等;地域香即地方特有的香氣如蘭花香、花果香等;附加香為外源添加的香氣,如茉莉花茶。異氣指茶香不純或沾染了外來氣味,如煙焦味、酸餿、油味等。
高低
香氣高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區(qū)別,即濃、鮮、清、純、平、粗。所謂濃指香氣高,刺激性強;鮮猶如呼吸新鮮空氣,有醒神爽快感;清則清爽新鮮之感,其刺激性不強;純指香氣一般,無粗異雜味。平指香氣平淡但無異雜味。粗則感覺有老葉粗氣。
長短
即香氣的持久程度。從熱嗅到冷嗅都能嗅到香氣表明香氣長,反之則短??嗅香氣可分為熱嗅、溫嗅、冷嗅三個階段。熱嗅主要是聞香氣是否正常(純異),有沒有異雜味(煙、焦、酸、餿、霉);溫嗅主要是判定香氣的高低;冷嗅主要是看香氣的持久性。香氣審評最適宜的葉底溫度為55℃,超過65℃時感到燙鼻,低于30℃時香氣低沉,不易辨別。香氣審評時,還應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擾,如抽煙、涂香水、香皂洗手等都會對香氣鑒別的準確性產生影響。
(2)湯色
茶品內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現(xiàn)的色澤稱為湯色,又稱水色,俗稱湯門或水碗。茶品湯色審評主要從色度、亮度和清濁度三方面去評比。湯色審評要及時,因為溶于熱水中的多酚類物質與空氣接觸后很容易氧化變色。
色度
指茶湯顏色。茶湯湯色除與茶樹品種和鮮葉老嫩有關外,主要是加工工藝決定了各類茶具有不同顏色的湯色。
亮度
指茶湯明暗的程度。亮表明射入茶湯的光線被吸收的少,反射出來的多,暗則相反,凡茶湯亮度好的品質亦好。
清濁度
指茶湯的透明程度,湯色透明無雜質,能透見底,清晰明了,湯色渾濁,漂浮雜質較多,渾不見底。
(3)滋味
良好的味感是構成茶品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茶品不同的味感是因為茶品中呈味物質的數(shù)量與組成比例不同而已。味感有酸、甜、苦、辣、咸、鮮、澀等。我們之所以能感覺到味感是因為我們的舌頭舌面上布滿了味蕾,味蕾接觸到茶湯后經(jīng)過神經(jīng)傳遞及大腦反應分析后呈現(xiàn)的不同味覺,舌頭不同部分的味蕾也有不同的“分工”,如舌尖對甜味較為敏感,舌頭兩側前部對咸味較為敏感,兩側后部則對酸味較為興奮,舌心感覺鮮味和澀味,舌根則對苦味較為敏感。品嘗茶湯的滋味,適宜溫度一般在50℃左右,主要按濃淡、強弱、鮮滯、爽澀、苦甜等來評定級次。審評茶滋味要區(qū)別其濃淡、強弱、鮮、爽、醇、和。
濃淡:濃指浸出的內含物豐富,有黏厚的感覺;淡則相反,內含物少,淡薄無味。強弱:強指茶湯吮入口感到刺激性或收斂性強,吐出茶湯時間內味感增強;弱則相反,入口刺激性弱,吐出茶湯中口味平淡。鮮爽:鮮似食新鮮水果感覺,爽指爽口。醇與和:醇表示茶味尚濃,回味也爽,但刺激性欠強;和表示茶滋味平淡正常。在茶湯審評中有時會感覺不是很純的滋味,可能與加工過程中操作不當造成,注意區(qū)分就行。茶滋味與香氣關系密切。評茶時能嗅到的各種香氣,如花香、熟板栗香等,往往在評茶滋味時也能感受到。一般說香氣好,茶滋味也是好的。茶香氣、茶滋味鑒別有困難時可以相互輔證。
(4)葉底審評完滋味后,將葉底倒入葉底盤中,觀察其嫩度、勻度和色澤。葉底的老嫩、勻雜、整碎、色澤的亮暗和葉片展開的程度等是評定茶品優(yōu)次的一個重要因素。審評葉底時還應注意看葉張舒展情況,是否摻雜等,好的葉底應具備亮、嫩、厚、稍卷等幾個或全部因子。
普洱茶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原因是其越陳越濃越香的特點,茶友追求老茶,實際上是追求更高品質的品飲體驗。普洱茶和其他追求鮮爽的茶類不同,即使是優(yōu)質普洱生茶,新茶階段也澀感重、茶性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陳放后,餅面顏色由綠轉褐,香氣、滋味、口感進一步提升,茶品綜合表現(xiàn)更好,適口性更佳。因此更多的茶友苦苦追尋老茶,但結果往往令人失望:老茶數(shù)量稀少,保存完好、茶品表現(xiàn)好的老茶更是稀少,且價格足以令人目瞪口呆。
除了年份和產量,普洱茶等級也會對普洱茶本身的價格產生影響,不論生熟,普洱茶大致分為:正品、精品、上品、珍品、孤品五個層級,所以它的價格也就有明顯的不同
6. 普洱茶水味
普洱茶冰片味可能有以下四方面的因為:一.泡茶水質不理想.普洱茶最好用礦泉水或純凈水泡飲.中國自古的茶文化講究好水泡好茶.二.普洱茶貯存壓制時間不夠長.新的普洱茶,壓制時間短,水味比較重,香氣會飄出來,不穩(wěn)定.你可以放3個月以上再泡飲.三.沖泡器具不專業(yè).沖泡普洱茶要用普洱茶的茶具,可以將茶湯整個傾倒出來,使茶和水充分混合。
四.沖泡方法不得當.1.茶葉放的過少。一般100mg水要放5—7g茶葉。
2.沖泡次數(shù)不要超過4—5遍,有的茶不能超過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