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化黑茶梅山崖兩千兩
茯磚茶的保質(zhì)期有多久:國家標準規(guī)定:湖南黑茶在清潔,防潮,無異味條件下可以長期保存。
而這里的長期并非指沒有期限,正常情況下茯磚茶的保質(zhì)期為10~15年,千兩茶的保質(zhì)期為10~15年,散茶的保質(zhì)期為5~10年,當(dāng)然,存放時需要注意環(huán)境的溫度,以及干濕度。
2. 安化黑茶山崖水畔不種自生
安化黑茶,有文字記載是公元的856年,唐代楊曄《膳夫經(jīng)手錄》中記載的"渠江薄片茶",運銷湖北江陵、襄陽一代,進長安。 這是最早記錄安化茶葉的歷史古籍。 五代毛文錫《茶譜》中"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鐵",這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 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茶葉,專家推測來自安化,距今達2300多年。
2.興于宋。
安化黑茶,生于水畔湖邊,不種自生。 在公元1072年,安化縣飲茶設(shè)縣,在公元1088年,朝廷就已經(jīng)在縣境內(nèi)設(shè)立了博易場,運入米鹽布帛換取安化茶葉。 南宋時期,朝廷加強對茶鹽的管制,公元1175年以黎虎將、賴文政為首,組建兩支"茶商軍",護運安化黑茶。 荊湖路安撫使在安化龍?zhí)猎O(shè)寨,派兵把守,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陸運輸。 由此可見,安化黑茶在宋朝是多么興盛。
3.貢于明。
公元1391年,名朝采辦的貢茶中,安化年貢茶芽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橋、仙仙溪、九渡水、龍溪等"四保"由縣長監(jiān)督采制,史稱"四保貢茶"。 公元1524年,史料記載"商茶低偽,悉征黑茶",這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來,同時也說明當(dāng)時安化已大量生產(chǎn)黑茶。 公元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礙茶法馬政為由,上奏禁運,由皇帝批準:“西北引茶,以川為主,湖南為輔",從此安化黑茶正式被定為官茶。
4.盛于清。
3. 湖南梅山黑茶有限公司 梅山崖
安化是益陽市轄下的一個縣
安化縣,湖南省益陽市轄縣,位于資江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主干帶,東與桃江、寧鄉(xiāng)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溆浦、沅陵交界,北與常德、桃源相連。根據(jù)第七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化縣常住人口為780969人。
安化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積第三大的縣,山地面積達82%,是典型的山區(qū)縣、庫區(qū)縣,有林地面積536萬畝,森林覆蓋率76.51%。2013年,安化轄5個鄉(xiāng)、18個鎮(zhèn),古稱“梅山”,是梅山文化的發(fā)祥地,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章惇始開梅山置縣,還是中國名茶黑茶的故鄉(xiāng),是湖南茶馬古道的起點。
4. 梅山涯黑茶
430923開頭的身份證號碼代表出生戶口在城市是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安化位于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東與桃江、寧鄉(xiāng)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溆浦、沅陵交界,北與常德、桃源相連。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個面積最大的縣。安化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土地肥沃,盛產(chǎn)松、杉、竹、茶葉、藥材等,先后獲得“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厚樸之鄉(xiāng)”、“中國竹子之鄉(xiāng)”、“湖南省林業(yè)十強縣”、“ 中國黑茶之鄉(xiāng)”等稱譽。
5. 安化荒山黑茶價格
正宗安化高山料天尖均價一般300~500左右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