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茶藝課怎么發(fā)朋友圈
例子:教師姓名:王海霞教授課程:茶藝授課分院:老師簡介:漢族。高級茶藝師、高級評茶師、云南普洱茶研究院研究員、云南普洱茶研究院茶藝團團員、云南省普洱茶協(xié)會會員、英國救助兒童協(xié)會云南片區(qū)愛心使者、上教學目標:學員在一種簡單、活躍的氣氛中接受所學課程并自由暢談自己的學習想法和感悟與學員和老師進行交流。
師從于普洱十大人物之一邵婉芳;普洱茶國際標準化領域專家周紅杰。進行了為期四年本科茶學(茶藝茶道方向)專業(yè)學習,對茶葉基礎知識,茶葉審評、茶葉沖泡、茶葉加工,茶文化,茶藝茶道等都有較深的領悟。
2. 茶藝課發(fā)朋友圈的話語
1、載得中泠水,來品龍井茶。
2、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
3、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
4、山間乃是人家,清香嫩蕊黃芽。
5、文人的靈感都是飯后茶余發(fā)生的。
6、平地人不離糍粑,高山人不離苦茶。
7、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8、把茶冷眼看紅塵,借茶靜心度春秋。
9、茶是草,客是寶,得罪茶商不得了。
3. 上茶藝課怎么發(fā)朋友圈文案
品茶,以茶會友。茶藝
4. 上茶藝課怎么發(fā)朋友圈說說
1、載得中泠水,來品龍井茶。
2、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
3、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
4、山間乃是人家,清香嫩蕊黃芽。
5、文人的靈感都是飯后茶余發(fā)生的。
6、平地人不離糍粑,高山人不離苦茶。
7、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8、把茶冷眼看紅塵,借茶靜心度春秋。
9、茶是草,客是寶,得罪茶商不得了。
10、五色土陶千年神韻,紫砂壺品百味人生。
11、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華。
12、菊花茶,苦到極致,漫過舌尖,直至心田。
13、一杯茶,品人生沉??;平常心,造萬年世界。
14、如蘭在舌,沁人心脾,芬芳甘冽,清香怡人。
15、品飲青茶:色香俱濃怡心神,苦盡甘來攻自成。
16、品飲綠茶:碧波蕩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
17、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輩子,但要苦一陣子。
18、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領悟到生活的本質和哲理。
19、待爐上水壺唱響,待壺中水汽沸騰,泡上一杯花茶。
20、大抵,茶的妙處,抑或可以從中品出一種人生的
5. 上茶藝課的收獲
茶文化的體會
茶的韻味,是由心的味道決定的,所以佛家常講“茶禪一味”。禪意太深,但弄茶時,專注于安處自在的深處,常常帶我走入青燈古寺的寧靜。
我經(jīng)常會在裊裊的茶香中,聞到自己內心的孤獨,喜悅,但更多的是篤定。無論在都市的喧鬧中,還是在空谷幽靜的山野,那杯盞之間發(fā)出的清脆,有如鐘罄之聲,讓人洗盡鉛華。
當年學習茶文化,是因為生命里一位摯愛的親人喜歡,于是也試著去品嘗。盡管苦澀繞于舌間,情境的愜意與美好,卻牽著我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一人得智,二人得慧,三人就只能得趣了。想起最初學泡茶,茶是最普通的,老師的教導是真誠的,朋友的陪伴是最真實的,陪著自己慢慢的品,淺淺的嘗,心事說盡,茶也在此起彼伏的心境中,盡顯人生百態(tài)。
如今,學會了這份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色彩,更讓我摸清了這個難走的隧道它的真正方向。如今,我同事雖然各據(jù)一方,倒真地體會到一點點物是人非的人生況味,但那份情懷,卻如這茶香,在心的最深處,揮之不去。茶的真味就是于任何情境下,都擁有一份不被打擾的心情;于任何因緣中,保持最真摯的情感,予人,予己,予茶。
浮沉--茶的思索
入夜,明月初升,街燈依舊,燈月交輝,映在玻璃窗剛剛凍結的冰上,閃爍晶瑩,像是誰家灑落的水晶,發(fā)出奪目的光亮,給夜平添了幾分幽靜。
玩累了游戲,沏了杯綠茶,借著柔和的光,一邊品,一邊看,菜葉在熱水中漂浮激蕩,忽上忽下,不停的動,有的到最后干脆浮到了水面上,有的則沉到了水底,茶色越來越濃,清香隨著熱氣冉冉升起,漸漸散開,彌漫了整個屋子。
茶還真是好東西,醒腦提神,減輕疲憊,一會兒便覺得輕松了許多。
喝了一杯,又續(xù)上水,顏色變淺,味道變淡,一些浮著的茶葉逐步下沉,漸漸的,浮在上面的越來越少,最后所有茶葉完全沉入水底。
看到這里,不由得浮想聯(lián)翩......
人生如茶。從一出生,來到這個紛擾的世界上,就注定在紅塵中浮沉。人之初,適應環(huán)境,學做人,練本領,掌握如何生存,為生計奔波勞頓,辛酸甘苦下來,歸于塵土。
境遇如茶。人的境遇,有逆有順,浮浮沉沉,一直走順境的不多,一直走背字的也鮮見,多是逆順摻雜。人在平常的日子里,一但遇到挫折,就可能手足無措,不知所以,也可能因此沉淪下去,一蹶不起。處于逆境中,那些沉下去的想浮上來,談何容易,除了有信心和頑強的毅力外,還要克服來自各方面的阻力,最主要的是要戰(zhàn)勝自己,走出自己,才能再度浮起,走向理想的期冀。
情性如茶。人的性情,有時浮躁,有時冷靜,如茶浮沉。浮躁時隨情隨性任意東西,不計得失,不管后果,只圖一時之快,常常得不償失。冷靜時以不變應萬變,看滄海桑田,觀云起云落,淡定心神,理智處事。
涵養(yǎng)如茶。飽含水分越多的茶葉越容易沉下去,相反則浮在水面或東搖西逛。人常說一瓶不滿,半瓶子逛蕩,說自己傻的人一定不傻,說自己聰明的人不一定聰明。飽滿的谷穗總是低著頭,不去張揚。越是有涵養(yǎng)的人,越謙遜有禮,對誰都尊重包容,關愛有加。
境界如茶。茶葉展開的越多,與水的接觸面就越大,越容易沉下,越是卷曲,把自己局限起來,越是浮著。有境界的人如沉下去的茶,站的穩(wěn),看的遠,凡事從大處著眼,通盤考慮,不計眼前得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境界小的人,往往只顧眼前,不會有大的收益。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如茶的顏色味道,無色到有色到深到淺到無。無味到有味,漸濃漸強,漸無味。伴著加水次數(shù)的增多,茶水色越來越淺味越來越淡,其實失去的那些色彩和味道,隨著人的飲入,都已經(jīng)進入人體,融入五臟六腑,進入脊髓,刻骨銘心。不論物質上將來如何變化,都將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揮不去,抹不掉。
歲月如梭,人要是能經(jīng)常品品茶,聯(lián)想一下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練就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那么,還會有什么看不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