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使用方法及功能?
“茶具”是喝茶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常見的茶具通常有茶杯、茶漏、蓋碗、茶盤、茶則、茶挾、茶巾、茶針、煮水器、茶葉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十三種常見茶具,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些茶具的使用方法。
一、茶杯
”茶杯“,顧名思義就是喝茶的杯子。茶杯的種類、大小應(yīng)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以前喝茶的茶友在喝茶前要先聞茶葉的香味,就有了聞香杯,而近幾年,聞香杯和茶杯化身為同一個杯子,即可以邊喝茶也能邊聞茶香。
二、茶漏
茶漏又稱茶斗,便于將茶葉水倒入茶壺時,能有效過濾茶湯中殘留的各種雜質(zhì),保存茶湯中對人體有益物質(zhì),起到過濾作用。
三、蓋碗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茶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使用蓋碗時既可以可以一人一套,也可以用來泡茶后分飲。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置茶杯或者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的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制品、不銹鋼制品,形狀有圓月形、棋盤形等多種。
五、茶則
把茶從茶罐中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壺時,需要用茶則來量取。
六、茶挾
又稱茶筷,茶挾功能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茶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茶,防燙傷又衛(wèi)生
七、茶巾
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能是干壺。飲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干,也可以擦拭滴落在桌面的茶水。
八、茶針
茶針的功能時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九、煮水器
煮水器也就是煮泡茶水的容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fēng)爐,目前較為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還有瓦斯爐及電開水機。
十、茶葉罐
就是儲存茶葉用的罐子。茶葉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銹鋼、錫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
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里放入茶葉,沖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
十二、茶海
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將浸泡適當(dāng)濃度的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別倒入各小茶杯內(nèi),這樣可以使茶湯濃度均勻。
十三、茶匙
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主要用途時挖取泡過的茶壺內(nèi)茶葉,茶葉沖泡過后,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因此使用茶匙。
茶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現(xiàn)代人所說的“茶具”。主要指茶杯,蓋碗,公道杯,茶盤等這類飲茶器具。
其使用方法具體如下:
一、茶杯
茶杯的種類、大小應(yīng)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
為便于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nèi)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
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適,"入口"順暢。
二、蓋碗
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托碟三部份,置茶于碗內(nèi),沖水,加蓋,出湯,品茗。
三、公道杯
1.泡茶時,為了避免茶葉長時間浸泡在水里,致使茶湯太苦太濃,應(yīng)將泡好的茶湯馬上倒入公道杯中,隨時分飲,從而保證正常的沖泡次數(shù)所沖泡的茶湯滋味大體一致。
2.公道杯容量大小蓋碗相配,一般來說,公道杯應(yīng)該稍大于蓋碗。
四、茶盤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
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制品、不銹鋼制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使用注意事項:茶具是易碎品,泡茶時應(yīng)拿穩(wěn),避免摔碎。
使用中注意避免油污或異物污染,保持茶具清潔。
茶具名稱?
茶具名字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
(1)茶盤:茶盤是用來盛放茶杯、茶壺、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有圓月形、棋盤形、扇形,也可以是單層或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也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使用方法:端茶盤時,要先將上面的茶壺、茶杯、公道杯拿下,以免失手。用完后不可讓廢水長時間留在茶盤內(nèi),而是用干布將其擦干。
(2)茶葉罐:茶葉罐,形狀各異,可根據(jù)個人喜好選擇。而且,不同的形狀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名貴與否,而且價錢也是不同的。使用方法:茶葉罐用完后要立刻密封好,以防茶葉受潮或者走味。
(3)茶壺:茶壺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主要用來泡茶,由壺蓋、壺身、壺低、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唇墻)、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使用方法:使用茶壺時,不可將壺嘴對著客人,而應(yīng)朝向自己。用茶壺傾倒茶湯時,一定要用手指扶住壺蓋,以免茶壺傾斜時,壺蓋滑落摔碎。
(4)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此外,蓋碗也可當(dāng)做品茗杯使用。使用方法:用蓋碗茶時,要先揭開碗蓋,再嗅蓋香,最后聞茶香。不可將碗蓋、碗身、碗托三者分開,否則既不美觀也不禮貌。
功夫茶必備茶具及使用方法?
功夫茶必備茶具及使用方法?
1、茶壺,紫砂或朱泥的
選出水量為三杯或四杯的(干茶1/3壺,完全泡開時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難控制。這里的考究多了。
2、茶盤,寬,平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異味。它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因為那時的時間控制是論秒計的,一點不順手就泡壞了。
3、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壺前的量具
跟其他雜七雜八的用具一套買的,擱在一筆筒似的東西里,整套叫“茶道”。竹木石骨都無所謂,紫檀的不錯。茶量的合適直接影響茶湯的濃淡和氣,味,必須準確,泡多了就會知道一粒干茶的多少都有影響。
4、爐及水壺
電或酒精燒的都可以,本身發(fā)熱時不生異味就行。必備,絕大多數(shù)功夫茶要求沸水,萬萬不能用飲水機或電熱水壺代替,因為它們設(shè)置的恒溫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斷地沸騰水質(zhì)會受影響。
5、茶葉罐
紙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實惠,紙罐遮光,密封袋封氣味和潮濕。放在陰涼干爽的地方。有明顯焊縫的錫罐不要用,因為焊劑洗不掉,味道會混到茶里。有錢的話買看不見焊縫的錫罐當(dāng)然最好。
九大茶具的名稱?
1、茶壺,用以泡茶的器具。也可直接用茶壺來泡茶,獨自酌飲。也可用小茶壺
2、茶船,承放茶壺等的墊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屬制品。既可增加美觀,又可防止茶壺燙傷桌面。
3、茶盅
亦稱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湯。將茶湯及時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葉久泡而苦澀。
4、品飲杯,盛放泡好的茶湯并飲用的器具。
5、聞香杯,直口高杯,用來聞嗅留在杯里的香氣之器具。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但杯身較高,容易聚香。
6、杯托
茶杯的墊底器具。
7、茶碗
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湯作飲用器具。
8、蓋碗,由蓋、碗、托三部件組成,泡飲合用器具或可單用。
9、大茶杯,泡飲合用器具。多為長桶形,有把或無把,有蓋或無蓋。
10、沖泡盅、沖泡器
沖泡盅用以沖泡茶葉的杯狀物,盅口拉出一斜口為出水口。沖泡器是指杯蓋連接一濾網(wǎng),中軸可以上下提壓如活塞狀,既可使沖泡的茶湯均勻,又可以使渣與茶湯分開。
日本茶具的奇怪名稱?
茄子是一種特定外形茶具的名稱 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泡濃茶用的陶瓷小壺,叫做“茶入”,根據(jù)形狀不同分為“肩沖”、“茄子”、“海壺”、“文琳”等;另一類叫做“薄茶器”,顧名思義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狀。
茶具的使用方法?
步驟/方式1
溫壺:將開水沖入茶壺,溫燙后倒去廢水。
步驟/方式2
置茶潤茶:用茶匙將茶荷中備好的茶撥入壺內(nèi)。茶葉用量按壺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克茶沖50~60毫升水的比例置茶。沖水入壺,之后迅速將水倒入公道杯,再依次將公道杯內(nèi)的水注入茶杯中,最后將茶杯中的水旋轉(zhuǎn)倒入水方。
步驟/方式3
沖水潤茶:將潤茶的水先倒入公道杯,再倒入茶杯溫燙之后,倒掉潤茶水。
步驟/方式4
沖泡:將75~80℃的開水先以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高沖入壺,待水沒過茶葉后,改為直流沖水,最后用將壺注滿,蓋好壺蓋。
步驟/方式5
出湯:按照各種茶需要的時間泡好茶后,倒入茶海。將茶海中的茶湯斟人茶杯。應(yīng)采用循環(huán)傾注法,一般以茶湯入杯七成滿為標準。
步驟/方式6
奉茶:應(yīng)用雙手捧杯奉茶,示意“請用茶”。
茶具器型名稱?
盞
敞口、斜身、深腹、圈足,通常比碗大,比杯略小。宋代有黑、白、醬、青和青白釉茶盞,以黑釉為貴。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盞、建盞。
(盞作為一種盛裝液體的日常器皿,通常由陶瓷、木、竹、金屬等材質(zhì)制成,常見的就有茶盞、燈盞、油盞。)
從宋始,盞就成為喝茶專用器皿,就此意味著喝茶開始從生活層面進入到了精神享受的層面。
杯
壓手杯
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豎直,自下腹壁處內(nèi)收,圈足。其形體端莊大方,凝重中見靈巧,握于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于手緣,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穩(wěn)貼合手,故有“壓手杯”美稱。而壓手杯則應(yīng)以明永樂青花壓手杯為最。
撇口杯
口略往外撇,腹微斂,滾圓圈足。胎薄,胎質(zhì)細潤,屬最常用和最常見的杯型之一,茶湯入口的圓潤度高于壓手杯,但比較真實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也高于壓手杯。
折腰杯
出自《晉書`陶潛傳》之中的屈身事人的典故。高度大小適中,能較好的聚合香味,也貼合手部曲線。
八方杯
六方形,大小適中,杯型耐看,造型挺拔,線面清爽,棱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來更加圓潤。六棱流直而上翹,方中帶曲。喜歡汝窯口杯之人,對六方杯基本是沒有免疫力的。
蓮瓣杯
施以汝釉,區(qū)別于撇口杯杯型是杯口點綴的蓮瓣,古樸典雅、光潤大方。杯體開片如魚鱗、蟬翼狀,久用之后,茶色著于裂紋處,形成變幻莫測、美麗絕倫的花紋。
斗笠杯
口大,底足小,如蓑翁之斗笠,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線條簡潔優(yōu)雅,燒成難度高,于簡潔中見大智。
圓融杯
肚子略外鼓,口徑略內(nèi)收,但也比較真實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顯更好一些,綜合口感是最好的。
方斗杯
流行于明代嘉靖時期的一種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其工藝比較特殊,需要將坯泥制成片狀粘接而成。由于工藝復(fù)雜,技術(shù)局限,嘉靖時期方斗杯多不規(guī)整。清康熙時期,出現(xiàn)一種提梁式方斗杯。杯內(nèi)有一橫梁,將兩側(cè)內(nèi)壁連接起來,由此加強了方斗杯在燒制過程中的強度,使器形十分規(guī)整。
耳杯
系仿漢代漆制羽觴,器身呈橢圓形,兩側(cè)有對稱的小耳,故名。流行于東漢至兩晉、南北朝,品種有綠釉陶、青瓷等。
雞缸杯
敞口,淺腹,臥足。杯上以斗彩繪畫雌、雄雞及雛雞,間以山石、蘭草、牡丹,故名雞缸杯。明成化斗彩雞缸杯曾名噪一時,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時所仿最佳,幾可亂真。(上海收藏家劉益謙曾以2.8億港元拍得一只明成化雞缸杯)
爵杯
仿青銅器造型,口沿外撇,圓腹略深,前尖后翹,下承三高足,口沿兩側(cè)有對稱的立柱。明、清兩代均有燒造,有青花、白釉、藍釉及粉彩等品種。
高足杯
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谖⑵?,近底處豐滿,下承高足,高足有竹節(jié)形,圓柱形、四方形等。明、清兩代均有燒造,品種有青花、斗彩等。
茶具名稱?用途?
1、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
2、茶具的用途:
(1)茶盤:茶盤是用來盛放茶杯、茶壺、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有圓月形、棋盤形、扇形,也可以是單層或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也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使用方法:端茶盤時,要先將上面的茶壺、茶杯、公道杯拿下,以免失手。用完后不可讓廢水長時間留在茶盤內(nèi),而是用干布將其擦干。
(2)茶葉罐:茶葉罐,形狀各異,可根據(jù)個人喜好選擇。而且,不同的形狀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名貴與否,而且價錢也是不同的。使用方法:茶葉罐用完后要立刻密封好,以防茶葉受潮或者走味。
(3)茶壺:茶壺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主要用來泡茶,由壺蓋、壺身、壺低、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唇墻)、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使用方法:使用茶壺時,不可將壺嘴對著客人,而應(yīng)朝向自己。用茶壺傾倒茶湯時,一定要用手指扶住壺蓋,以免茶壺傾斜時,壺蓋滑落摔碎。
(4)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此外,蓋碗也可當(dāng)做品茗杯使用。使用方法:用蓋碗茶時,要先揭開碗蓋,再嗅蓋香,最后聞茶香。不可將碗蓋、碗身、碗托三者分開,否則既不美觀也不禮貌。
茶具使用方法?
茶具名稱有:茶盤,茶葉罐,茶壺,蓋碗。
具體使用方法:
1、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放茶杯、茶壺、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有圓月形、棋盤形、扇形,也可以是單層或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也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
使用方法:端茶盤時,要先將上面的茶壺、茶杯、公道杯拿下,以免失手。用完后不可讓廢水長時間留在茶盤內(nèi),而是用干布將其擦干。
2、茶葉罐
茶葉罐,形狀各異,可根據(jù)個人喜好選擇。而且,不同的形狀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名貴與否,而且價錢也是不同的。
使用方法:茶葉罐用完后要立刻密封好,以防茶葉受潮或者走味。
3、茶壺
茶壺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主要用來泡茶,由壺蓋、壺身、壺低、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唇墻)、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
使用方法:使用茶壺時,不可將壺嘴對著客人,而應(yīng)朝向自己。用茶壺傾倒茶湯時,一定要用手指扶住壺蓋,以免茶壺傾斜時,壺蓋滑落摔碎。
4、蓋碗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此外,蓋碗也可當(dāng)做品茗杯使用。
使用方法:用蓋碗茶時,要先揭開碗蓋,再嗅蓋香,最后聞茶香。不可將碗蓋、碗身、碗托三者分開,否則既不美觀也不禮貌。